網(wǎng)站簡介:
長沙市周南實驗中學是在長沙市政府、長沙市教育局的關心支持下,在三湘名校周南中學原址上成立的一所文化底蘊深厚、辦學特色鮮明的優(yōu)質(zhì)公辦初級中學。學校位于開福區(qū)北正街,坐落于琳瑯繁華的黃興北路,毗鄰景色獨秀的湘江河畔,地鐵一號線直達校門,地理位置得天獨厚,人文環(huán)境鐘靈毓秀?,F(xiàn)有在編教職員工159人,共有38個教學班,學生1828名。學校以“讓每一位學生享受最適教育,讓每一位學生得到最好發(fā)展”為辦學理念;以“辦精品初中”為辦學目標,即力求達到“校園精美、管理精細、師資精良、學生精神、質(zhì)量精彩”;以“誠樸、健美、篤學、奮進”為校訓;以“陽光、誠信、團結、進取”為校風;以“品行端正、氣質(zhì)高雅、刻苦求學、心靈美好”為學風;以“嚴謹、敬業(yè)、創(chuàng)新、仁愛”為教風;以“三年一體制”為培養(yǎng)模式,以“把周南實驗中學建設成“校風優(yōu)良、特色鮮明、品質(zhì)卓越”的有影響力的學校為總體戰(zhàn)略。寧鄉(xiāng)朱劍凡,明室后裔,陜甘提督、名將周達武之子,素懷教育救國之情,長抱啟迪民智之念,而于男女平權尤具深切之關注。游學日本歸來,乃于清光緒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毀家興學,創(chuàng)辦周南女學于長沙“蛻園”,因湖南第一位進士大唐時朝的劉蛻筑園于此而得名,國學大師陳寅恪出生于此。學校初名“周氏家塾”,以避朝廷女禁之鋒。光緒三十三年,朝廷格于形勢,允開女學,乃取《詩經(jīng)·周南》之女性象征意義,改名周南女學堂,周南之名,自茲芳馨遠播,歷久彌香。先后涌現(xiàn)出如黃興、徐特立、楊樹達、周震麟、丁玲、蔡暢、楊開慧、向警予、秦厚修、廖靜文、朱仲麗等一大批革命志士和社會精英,被譽為“中國女子第一?!薄芭锩业膿u籃”“名校之花”,是群眾公認的“三湘名?!?。2012年7月,周南實驗中學于此成立,開啟周南教育的新篇章。2014年9月,學校完成提質(zhì)改造,一座古典式園林學校,宛若芙蓉出水,驚艷星城。學校校園文化設計秉承“傳承歷史 呈現(xiàn)人文 育人心智”的設計理念,展現(xiàn)“民國風格,典雅精致”之特點,淡灰基調(diào),蕩滌心靈,回復平靜。處處可見的羊角回紋,意連綿不斷、吉利永長;紋紋相連,更代表學校辦學經(jīng)久不衰、弦歌不絕。校園文化以“四園八景”為核心。“四園”——蛻園、達園、覺園、夢園,一園一代。“八景”——女學先聲、杏壇尋夢、上下求索、師表匠心、桃蹊春詠、泰安球王、湖湘馳譽、薪火傳承,一景一事,漫步校園中,處處洋溢著文化氣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