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簡介:
中國國家博物館是代表國家征集、收藏、保管、展示、闡釋能夠充分反映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代表性物證的最高機構,是國家最高歷史文化藝術殿堂和文化客廳。2012年11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率領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常委來到中國國家博物館參觀“復興之路”基本陳列,發(fā)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偉大號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在這里揚帆啟程。2018年11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等中央領導同志來到中國國家博物館參觀“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要求通過展覽教育引導廣大干部群眾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中國共產(chǎn)黨、中國人民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力量,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我們黨的理論是正確的、黨中央確定的改革開放路線方針是正確的、改革開放的一系列戰(zhàn)略部署是正確的,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光明前景,統(tǒng)一思想、凝聚共識、鼓舞斗志、團結奮斗,堅定跟黨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改革開放道路的信心和決心。中國國家博物館的前身可追溯至1912年成立的國立歷史博物館籌備處,2003年根據(jù)中央決定,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革命博物館合并組建成為中國國家博物館。2007年,中國國家博物館啟動改擴建工程,2011年3月新館建成開放。新館建筑保留了原有老建筑西、北、南建筑立面。新館總用地面積7萬平方米,建筑高度42.5米,地上5層,地下2層,展廳48個,建筑面積近20萬平方米,是世界上單體建筑面積最大的博物館。中國國家博物館現(xiàn)有藏品數(shù)量140余萬件,涵蓋古代文物、近現(xiàn)代文物、圖書古籍善本、藝術品等多種門類。其中,古代文物藏品81.5萬件(套),近現(xiàn)代文物藏品34萬件(套),圖書古籍善本24萬余件(冊),共有一級文物近6000件(套)。近年來特別是黨的十九大以來,中國國家博物館加大反映革命文化、當代先進文化代表性物證的征集力度,面向社會公開征集文物藏品,每年平均征集古代文物50件套左右,近現(xiàn)代文物、實物和藝術品1000余件套。中國國家博物館展覽包括基本陳列、專題展覽、臨時展覽三大系列,構成涵蓋主題展覽、基本陳列、專題展覽、臨時展覽的立體化展覽體系。其中,“古代中國”、“復興之路”和“復興之路新時代部分”為國家博物館的基本陳列,也是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陣地。專題展覽主要以館藏文物為基礎,包括中國古代青銅器、佛造像、玉器、瓷器、國禮、現(xiàn)代經(jīng)典美術作品、非洲木雕等十余個專題展覽。臨時展覽包括自主策劃展覽和引進交流展覽兩大類,覆蓋歷史文化、精品文物、考古發(fā)現(xiàn)、經(jīng)典美術作品、地域文化和國際交流等多個方面,年均辦展40余個。2018年國家博物館觀眾人數(shù)達861余萬人,創(chuàng)造觀眾參觀歷史新高,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博物館之一。特別是“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期間,國家博物館接待觀眾達423余萬人次。這一集中展示中華大地40年人間奇跡與磅礴巨變的展覽,不僅成為海內外媒體關注的焦點,更刷新了一項項布展、觀展、反響紀錄,樹立了大型展覽活動的新標桿。中國國家博物館擁有豐富的研究資源、扎實的研究基礎和雄厚的研究力量,是國內博物館事業(yè)發(fā)展的行業(yè)頭雁。2018年以來,中國國家博物館深入貫徹落實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奮力開拓創(chuàng)新,按照“不求所藏、但求所展,開放合作、互利共贏”的原則,與國內外多家文博機構、院所高校等建立戰(zhàn)略合作關系,聯(lián)合開展學術研究,舉辦文物精品展覽,召開研討會,啟動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牽頭成立金磚國家博物館聯(lián)盟和絲綢之路博物館聯(lián)盟兩個國際組織,努力在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文化自信、促進中外文明交流互鑒、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方面發(fā)揮更大作用,作出更大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