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簡介:
商丘東臨沿海,西扼中原,南襟江淮,北接齊魯,位于豫魯蘇皖四省接合部,是“三商之源”“華商之都”,是商部族的起源和聚居地、商朝最早的建都地、商人商品商業(yè)的發(fā)源地。商丘總面積10704平方公里,戶籍總人口904.7萬人。商丘市中級人民法院位于商丘市南京路東段,現(xiàn)轄梁園區(qū)、睢陽區(qū)、永城市、夏邑縣、虞城縣、睢縣、民權縣、寧陵縣、柘城縣等9個基層人民法院、50個人民法庭。商丘市中級人民法院始建于1949年,時稱商丘行政區(qū)人民法院,與專署司法合署辦公。1997年12月,商丘撤地設市,商丘地區(qū)中級人民法院更名為商丘市中級人民法院。改革開放初期,商丘中院只有一幢老式的磚混結構的三、四層辦公樓,審判辦公場所極其簡陋,人均不足8平方米,而開庭的地方只有一大兩小三個法庭。刑事案件的開庭一般都安排在專門的法庭進行,但是大多數(shù)民商事案件就只得在辦公室開庭。2003年,商丘中院在上級法院、市委、市政府和各部門的大力支持幫助下,爭取國家立項,多渠道籌集資金,建成了"結構新、功能全、設施齊、環(huán)境美、智能化"的新型法院辦公樓,商丘中院辦案辦公條件得到了很大改善。建院初期,商丘中院只設立有刑事審判庭、民事審判庭等少數(shù)專業(yè)法庭。改革開放后,1980年10月商丘中院設立了經(jīng)濟審判庭、1987年8月設立了行政審判庭、1991年成立執(zhí)行局。如今,商丘中院審判工作得到了快速發(fā)展,設置了兩個立案庭、三個刑事審判庭、三個民事審判庭、一個環(huán)境資源庭、一個行政庭、一個審判監(jiān)督庭和賠償辦、執(zhí)行局等內(nèi)設機構。全市法院共有干警1410人,年均結案5萬件左右。其中,中院有干警209人,年均結案6000件以上。2013年初,商丘中院新一屆黨組緊緊圍繞“瞄準爭創(chuàng)全國一流法院工作目標,突出審判管理、改進作風、提升能力三項工作,打造服務型、規(guī)范型、廉潔型、務實型、學習型法院”的“一三五”工作思路,抓班子、帶隊伍、嚴管理、精審判,各項工作均取得了較大進展。2012年至2016年,全市法院受理各類案件263893件,審執(zhí)結260682件,比前五年分別上升176.3%、191.8%。其中,中院受理各類案件31345件,審執(zhí)結30116件,分別上升138.5%、157.9%。市中院先后被最高法院評為紀檢監(jiān)察工作先進集體、執(zhí)行工作先進集體、少年審判先進集體、司法行政工作先進集體、司法宣傳工作先進集體、信息工作先進集體,被全國婦聯(lián)評為維護婦女兒童權益先進集體;市中院民一庭被團中央授予青年文明號,被全國婦聯(lián)授予巾幗文明號;睢縣法院被評為全國模范法院,永城市法院、寧陵縣法院被評為全國優(yōu)秀法院。結合最高法院、河南省高院工作部署和全市法院工作實際,2017年初,商丘中院黨組審時度勢,制定了今后五年的新“一三五”總體工作思路: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以“馬上辦抓落實”工作推進機制為總保障,緊緊圍繞深化全國一流法院建設目標,突出抓好黨風廉政建設、司法體制改革和智慧法院建設三項重點工作,確保服務大局有新亮點、隊伍建設有新氣象、司法公信有新提升、司法為民有新成效、接受監(jiān)督有新舉措,為實現(xiàn)商丘又好又快跨越發(fā)展決勝全面小康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